【牛馬風塵】誰成就了夢想?

Published on 12-02-2021

“Clap along if you feel like happiness is the truth…” 現年26歲、綽號“The Dream Maker”的比利時鏢手Dimitri van den Bergh,選用了Pharrell Williams 的《Happy》作為其每次參賽的出場音樂。早前的PDC World Matchplay雖然因為疫情而取消觀眾入場,改為閉門作賽,但Dimitri仍然一如以往,上台後隨着音樂起舞。被部分香港鏢迷形容為「舞王」的Dimitri曾說過,比賽前跳跳舞是他減壓的方法;而講究派對氣氛的PDC賽事而言,觀眾對他的舉動亦相當受落。

World Matchplay是筆者最愛的PDC大賽之一,每場對戰局數多,加上戰至決勝局後須淨勝對手兩局才能獲勝的賽制,既考驗鏢手的耐力,亦不時會出現鏢手大落後力追然後反勝的精彩場面。今屆賽事,世界排名第一的Michael van Gerwen、衛冕冠軍的Rob Cross等多位頂尖鏢手早於首兩輪已出局;首次參賽、賽前被外國博彩網站開出冠軍賠率為1賠100大冷門的Dimitri,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決賽以局數18:10擊敗蘇格蘭鏢手Gary Anderson,成為賽事自1994年舉辦以來,第10位舉起冠軍獎盃的鏢手,也是他職業生涯首個PDC主要錦標;這個錦標亦令他的世界排名升至其職業生涯最高的第12位。在疫症肆虐全球之際,The Dream Maker夢想成真,這個冠軍對他而言,相信別具意義。

Dimitri亦感謝蘇格蘭鏢手Peter Wright在疫情期間對他的照顧,讓他在英國實施居家禁令期間能夠有容身之所,他亦在這段期間把握機會與對方練習。(圖片來源:PDC)

危難當前,對你我也好,對機構也好,對政府也好,都是一場對其毅力、抗逆力、應變能力和執行能力的考驗。今次疫症雖然對全球鏢壇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有危就有機,此時能夠抓住機遇養精蓄銳、自強不息者,在疫情結束後必定更有作為。例如,各大飛鏢賽事因疫情而延期甚至停辦,鏢手們失去一展身手的機會,有人會因為抗疫期間疏於練習而退步,甚至對這門運動逐漸喪失興趣;有人則把握時間加緊練習,保持水準,靜待再次大放異彩的一天到來—今天笑着舉起冠軍獎盃的Dimitri,就是其中一人。

然而,疫情肆虐期間,即使鏢手個人努力,亦不一定能夠發光發亮。有些飛鏢組織便嘗試在有限的資源和環境下,盡量嘗試在舉辦賽事和防疫抗疫之間取得平衡,令飛鏢賽場不至於完全停擺。以PDC為例,它曾於4月中至5月中舉辦首度PDC Home Tour,讓一眾持有PDC Tour Card的鏢手在疫情期間都能夠在家中以戰養戰、保持曝光;之後又在7月初舉辦PDC Summer Series時採取多項防疫措施,包括引入「氣泡」(bubble)安排,將比賽會場、餐廳和酒店劃為一個「氣泡」,與外界隔絕,讓一連五日的賽事能夠順利進行。兩項賽事事後均獲參賽鏢手和鏢迷的好評。

PDC Summer Series Lineup Revealed
PDC Summer Series 會場。(圖片來源:onlinedarts.com)

相比參賽機會,鏢手更需要解決的是生計問題。Professional Darts Players Association (PDPA)就曾於3月底宣布為持有PDC Tour Card的鏢手推出兩項財政支援措施,包括為每人無償提供1,000鎊應急基金;以及容許有較大財政困難的鏢手以預支比賽獎金的形式申請援助,待日後贏得賽事才償還款項。

反觀香港,雖然疫情不及歐美地區般嚴重,但政府一系列的限聚措施,加上飛鏢業界缺乏支援,足以令本地鏢壇重創,飛鏢運動發展可謂完全停頓。對本港各大飛鏢聯賽的主辦單位而言,它們最關注的問題是何時能夠安全和順利地舉辦賽事,因此目前做得做多的工作只是定期審視本地疫情發展,然後不斷宣布將賽事延期甚至取消。

疫情期間,鏢手能否謀生、鏢場能否經營下去,固然不是賽事主辦方需要操心的事,但最令人不齒的是,就連自詡「業界代表」的香港飛鏢聯合總會(HKDFA),在這嚴峻時刻亦選擇離鏢壇而去——自從於4月初(即本港受疫情困擾數月後)向本地飛鏢道場合共派發數十盒口罩,之後一直銷聲匿跡。HKDFA在成立之初,誇誇其談發展香港飛鏢運動的鴻圖大計,吸引了一些傳媒和業內人士的關注,贏得一時的鎂光燈和掌聲;如今疫情如同一面照妖鏡,照出這個組織的不堪和醜陋。向來用作形容某個政黨的「禮義廉」一詞,放到HKDFA身上,沒有一丁點違和感。

有些人,就算將西瓜拋下海,都不會找到他們。 (圖片來源: John Lambeth, Pexels )

說回Dimitri。他得獎後接受傳媒訪問時亦坦言,若沒有PDC的迎難而上,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盡力舉辦今次賽事,他亦不可能實現夢想。一個將運動員放在首位的體育組織,對體育發展非常重要。有資源、有名氣的組織,不代表它有頭腦、有遠見、有人性;同樣地,即使資源有限、人脈有限,只要有心,普通人也可以為社會做到有意義的事。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什麼「時機未成熟」、「內部檢討中」,統統都是bullshit。看着那些只懂得消費鏢壇卻無建樹的人,筆者想起某位前高官的金句:「認住呢班人,一個一個咁記住。」

後記

這大半年來,疫情肆虐,筆者足不出戶的日子多了,無可避免也少了接觸飛鏢。聽到身邊有些鏢友和隊友表示,他們已找到了別的興趣和娛樂取代飛鏢,實在感到可惜。自己堅持隔一段時間就寫寫文章、分享鏢壇資訊,某程度都是對這門運動保持熱情的方法。

Dimitri Van den Bergh
Dimitri Van den Bergh(圖片來源:PDC)

筆者很喜歡看Dimitri比賽,除了欣賞他的出手和沉穩的態度,亦因為他對飛鏢的熱愛感染了包括筆者在內的不少鏢迷。今次他在沒有觀眾的賽場上,隨着《Happy》的旋律起舞,彷彿提醒着電視屏幕前的觀眾:在目前艱難的時刻,請你保持開朗的心境;還有,繼續好好享受飛鏢吧。

延伸閱讀:【深夜點播】古亦 🎧PHARRELL WILLIAMS 《HAPPY》

More Stories
【深夜點播】陳靈書🎧《牛頭角青年》my little air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