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馬風塵】香港軟實力:鏢壇「功夫狗」

Published on 22-04-2021

正身處英國參加PDC賽事的香港鏢手、綽號「肥美」的梁啟勳,早前在Facebook發帖分享經理人團隊成員為其設計的新標誌——一隻手持三支飛鏢、穿着功夫袍的「四眼」卡通狗。讀者們細心留意一下,除了會發現卡通狗身穿的功夫袍印有「肥美」的贊助商的商標,牠戴着的黑框眼鏡亦與「肥美」所戴的款式相似。筆者今次想跟各位分享這隻卡通狗背後的故事。

左圖:Hong Kong Phooey原型;右圖:梁啟勳經理人團隊的二次創作作品(網上截圖)

「肥美」新標誌的卡通狗,其實是1974年一套美國卡通片——《Hong Kong Phooey》(《功夫狗》)——的主角Penry。故事講述Penry是一名在警局任職的清潔工,每當他在工作期間偷聽到接線生Rosemary向警長Sarge匯報有罪案發生,他便會悄悄離開,然後跳進一個文件櫃,變身成為儆惡懲奸的Hong Kong Phooey。

(圖片來源:Pinterest)
(圖片來源:Pinterest)

然而,Hong Kong Phooey每次捉賊總會笑料百出。例如,牠每次變身後都會卡在文件櫃中,要由牠的寵物貓Spot敲一敲文件櫃後才能跳出來;而每當牠遇險,Spot都會暗中幫忙脫險(Hong Kong Phooey卻以為是自己的超自然力量解救了自己)。另外,雖說Hong Kong Phooey是一位「superhero」,但牠其實完全不諳武術,每次之所以能夠制服犯人,全靠誤打誤撞。

《功夫狗》的英文名稱雖有「Hong Kong」二字,故事情節其實與香港無關,不過觀眾都可以從中找到一些代表香港的符號。例如,每當Hong Kong Phooey需要思考下一步行動時,他都會拿出一本名為《Hong Kong Book of Kung Fu》來翻閱,可見當時西方人是把「香港」與「功夫」扣連在一起。

(網上截圖)

另外,Hong Kong Phooey會坐上一架名為「Phooeymobile」的車前往犯案現場。它有中式涼亭般的外型,而且只要Hong Kong Phooey敲一敲鑼,能夠將Phooeymobile變為熱氣球、直升機和船等交通工具。這些東方元素,都顯示當時外國人對香港的印象。

(圖片來源:Pinterest)
(網上截圖)

一套1974年的美國卡通片,其名稱會出現「香港」二字,而且以功夫為題材,某程度上反映出香港當時的軟實力;而當時的香港之所以能夠引起西方人的注意,必須歸功於一個人——一代武打巨星李小龍。

李小龍於1940年在美國三藩市出生,是香港粵劇名丑生李海泉的兒子。他在香港成長和學習武術,並在多部電影擔任童星;18歲時負笈美國繼續學業、鑽研武術及參與電影工作,更在當地創立自己的武術哲學——截拳道。到了七十年代,李小龍回港接拍了多部電影,包括《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和《龍爭虎鬥》等名作,蜚聲中外,亦奠定了他國際巨星的地位。可惜他於1973年不幸猝逝,享年32歲,而他的忽然離世亦為其傳奇一生添上一抹神秘色彩。

李小龍(圖片來源:The Hollywood Reporter)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經濟進入起飛階段,西方國家愈來愈重視這顆「東方之珠」,而曾到美國生活及發展演藝事業的李小龍就像香港的名片,外國人對香港的第一印象,也許就是由接觸李小龍的電影而產生。《Hong Kong Phooey》的出現,相信與這位巨星的出現不無關係。

其後,香港電影業在八、九十年代的發展愈見蓬勃,另一條「龍」——武打巨星成龍——亦大放異彩,並多次登上荷里活大銀幕。不論是李小龍還是成龍,他們都向世人展示硬橋硬馬真功夫,讓外國人認識到香港和東方武術文化。時至今日,「Bruce Lee」 和 「Jackie Chan」這兩個名字,仍為不少外國人所認識;他們的電影作品亦歷久不衰。

成龍(圖片來源:The Hollywood Reporter)

功夫,令上世紀的西方社會認識到香港;而滲入功夫和東方元素的《功夫狗》,也是一些年紀較大的外國人,尤其是英國人的兒時回憶。據《蘋果日報》報道,2004年一項有關英國人童年最愛卡通片的調查發現,受訪的1000名25至54歲人士中,最多人選擇是貓鼠冤家《Tom and Jerry》;第二是《叔比狗》(Scooby-Doo);《聰明笨伯》和《大力水手》則位列第五和第七位;而本文介紹的《功夫狗》亦榜上有名,排名第十。梁啟勳亦曾經向筆者透露,自己是經英格蘭鏢手Ricky Evans的介紹而認識到《功夫狗》這部作品。

雖然《功夫狗》距今已有數十年,但仍有外國藝術家以它作為創作靈感,可見這部卡通片的影響力猶在。2014年,法國著名街頭藝術家Invader曾在跑馬地街頭的一面牆壁上,創作出擺出一腳側踢的甫士的Hong Kong Phooey,可惜其後有報道指該作品被路政署極速鏟走。到了2015年,Invader在中環PMQ元創方舉辦其首個香港個人展覽,作品包括重製的Hong Kong Phooey,有報導指一名歐洲私人收藏在同年的蘇富比拍賣以196萬港元投得該幅複製品。

Invader的作品出現在跑馬地街頭後不久被清除。(圖片來源:SCMP)

從《功夫狗》的故事,我們明白到香港過去一直透過一些引以自豪的軟實力,與外地建立着無形的聯繫。Hong Kong Phooey對香港人而言,不只是數十年前一套過氣卡通片的主角,也是認識當年外國人對香港的印象的其中一個小窗口。若牠日後有機會出現在飛鏢賽場上,希望香港的鏢友們可以想起背後的意義。

More Stories
股中人早點(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