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樂】你還有夢嗎?《我們的青春日誌》

Published on 02-11-2019

徹夜難眠,心緒不寧,嘗試放鬆心情,分享週六晚上的事情吧。當晚發炎頭暈,趕到理工賽馬會綜藝館觀看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焦點在導演陳恩碩,他身兼編劇、作曲、填詞、編舞、導演、監製,更得鄭丹瑞(同劇創作顧問)多次推薦,讓人想一睹這年輕人的才華。

音樂劇充滿新鮮感與驚喜,因為部分演員只會出演在一半場次,假若你我在不同的日子看《我們的青春日誌》,我們看到的男女主角、「嚴校長」可能由不同的演員出演。初次看導演的作品,確實不錯,轉場的方式、演員的走位順暢,配合現場樂隊演湊更具臨場感。有別於其他作品的名人效應,這次音樂劇看到許多新演員的演出,他們的歌藝、舞蹈,享受舞台的投入感讓人感動。有人批評音樂劇劇本平凡,但說明是紀錄年少輕狂的日誌,難道又期待在那些年中追尋大道理嗎?

(圖片來源:《我們的青春日誌》Facebook)

平實的故事,或許滲入一點老土情節,但說話不經大腦的少年十七十八歲,讓人看得心甜。有一幕,眾DSE學生雄心壯志談夢想,大膽幻想十年後自己的成就,勇敢相信愛情友誼的美好,年輕人一直跑到台前,留下滿肚遺憾與不可能的嚴校長在後,站在不遠處的影子裡,無言。看到這裡,有人無動於衷,有人淚如雨下,像在提醒觀眾的內心,你還有夢嗎?你還勇於幻想嘛?

當想像到音樂劇有多方參與,像是一群人在同一時空做同一件事。現場的樂隊失手敲打一聲鼓,青春故事就多一青葱聲響。能團結、協調多個創作單位實在不容易,期待有更多大膽的話劇創作,讓話劇生態更平衡,藝術界百花齊放。

溫馨小提示:如上述,觀眾也是音樂劇的一部分,擔任相當重要角色,劇終的掌聲是對表演者的認同、鼓勵,但過場過度的歡呼會讓觀眾分神,無法集中投入在音樂劇的世界。能記住演員演戲時,只是劇中角色而非名人,也是對所有參加者的尊重喔。

| 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 | 2019
編導/ 作曲填詞 / 編舞/ 監製 • 陳恩碩
創作顧問 • 鄭丹瑞
出品 • 爆炸戲棚有限公司、嶄新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理想天映傳媒有限公司

[tmm name=”%e8%99%8e%e8%b2%89″]

原文列於作者Instagram,普洛托斯時聞獲作者授權刊登,作者保留一切權利。

More Stories
股中人:利豐中途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