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在閱讀】草根行銷──由下而上製造輿論

Published on 19-10-2019

德國最受歡迎的思辨讀本 假新聞時代下的媒體識讀篇

你是如何迷失在網路上的?
所謂的社群媒體真的「社會」嗎?

為身處新傳播時代的每個公民提供最關鍵的傳播素養。

  • 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假消息?假新聞如何烙印到你的記憶裡?
  • 什麼是「另類事實」?什麼又是「後事實」?
  • 偽草根運動如何製造風向?
  • 民粹主義者及說謊媒體:到底誰在罵誰?
  • 記者要做些什麼?記者必須遵守哪些規則?
  • 過濾後的資訊──什麼是「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
  • 「回音室」(echo chamber)裡會聽到什麼聲音?……
  • 了解這些問題的存在,便是踏出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 本書將引領你對數位媒體多樣性、契機和危險等方面有基本的認識,並且妥善地理解和使用各種媒體!

節錄:我該如何揭破假新聞?

「鯨魚可以飛快地倒游」,「貓王還活著」。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假新聞。但是,你怎麼知道哪些假新聞被你信以為真呢?不妨根據以下的問題來做判斷:

資訊出自何處?可信的記者會指明自己的消息來源。如果一則新聞缺乏消息來源,你從一開始就該對它抱持懷疑的態度。如果指明了消息來源,那麼請你檢驗一下,是否能夠聯繫得上消息來源;換言之,是否有相關的地址、網頁或電子信箱。接著你可以確認消息的真實性。相對地,若你得到的只是些模糊的提示,例如據稱是由某位不知名的人士所轉述,那麼你就不該過於相信那個故事。

作者是誰?作者是否附上自己的姓名和聯絡方式,例如在版權說明裡?或者,作者躲在某個化名背後,亦即取了假名?一個人如果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是誰,那麼你就不應該相信他。你也可以探查一下發布訊息的網站,看看負責那個網站的是什麼人?在版權說明裡應該也能找到相關的線索。此外,你不妨再進一步了解,平常這個網站上還發表了什麼樣的內容?倘若涉及的內容都只是些無憑無據的八卦,那麼你就無須認真看待那個網站。

何人、何事、何時、何地、如何、為何?與事件有關的關鍵問題是否已經獲得釐清?如果沒有,那麼作者顯然並不關心他所陳述的事件背景,或者根本就是故意要混淆視聽。

還有其他人也同樣報導了這件事嗎?察看一下同一件事是否也在其他的媒體或網站上獲得報導。如果消息確實是有料的,那麼理應不會只有一個人撰寫。媒體(報紙、新聞通訊社、電台等等)肯定都會對重要的事件有所報導。

如何報導?作者行文是否傾向於誇張、聳動?在文章中是否頻頻出現諸如「駭人聽聞」、「令人髮指」、「令人憤慨」或「令人難以置信」之類強化情緒的詞彙?倘若如此,那麼作者可能只想嘩眾取寵,並不重視自己的陳述的真實性。

作者的報導有多客觀?一般說來,記者都會試著盡可能中立地傳達訊息。換言之,他們會避免表達個人的意見,或者當他們陳述自己的意見時,會將其標記為評論。

圖片素材出自何處?許多假新聞的造假手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將一張圖片放入某個錯誤的脈絡中,就能輕鬆地製造出一個醜聞。藉助Google圖片搜尋,人們可以很簡單地找出圖片的原始出處與原始背景脈絡,進而輕鬆地揭破這類造假手法。

如果照片本身看起來怪怪的,例如雲的形狀重複、陰影顯得不自然、圖像邊緣處有切割的痕跡等等,這代表著圖像可能遭到刻意加工。在這種情況下,同樣也建議你,不妨針對圖片進行逆向搜尋。

如果想要針對某個YouTube影片搜尋更多相關資訊,人們還能藉助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的「YouTube檢查器」(YouTube-Checker);參見附錄。

專業人士有何看法?如今在網路上有許多人專門在揭露假新聞。不妨善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在附錄中你會找到一些相關的連結。

在福島核災發生後,Twitter上出現了一張畸形雛菊的照片。這張照片旨在凸顯輻射外洩所招致的後果,但卻是個假新聞。因為那樣的異常其實是出於自然的原因。

草根行銷──如何由下而上製造輿論?

請你想像一下:有成千上萬名學生為了支持一種在14年級結束後舉行的高中畢業考,發文、按讚、分享。他們的箴言是:「讓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學習!我們日後還有很長的時間足以工作!」這會發生什麼事呢?

其他學生看到這些發文或許會感到驚訝,因為他們至今為止完全沒聽說過什麼在14年級結束後的高中畢業考。如果在網路上做個意見調查,許多高中生可能會自發地贊成在14年級結束後的高中畢業考。最晚到了這個時候,所有的學生和家長都會去談論這件事,就連政治人物、教師、導演和記者也都會加入討論的行列。

這種由下而上(亦即始於社會基層)且並非是由政治人物或社會團體所發起的運動,被稱為草根運動(grassroots campaining)。

然而,如今卻也有虛假的草根運動。在這當中,操作者會給人一種印象,彷彿有極多的人在為某個議題發聲。然而,事實上,這樣的一場運動卻是由某個集團或公司在主導。人們將這種操作方式稱作草根行銷(astroturfing)。它們扭曲了事實,因此也被歸於假新聞的範疇。

為此,人們往往會僱用所謂的「網軍」,亦即利用多個假帳號刻意在網路上散播某種意見的使用者。此外,網軍也會利用軟體機器人來幫他們分享、按讚與發文。某些網軍還會操作維基百科的條目,而且會藉助電子郵件、讀者投書與影片去轟炸報紙、電台和電視台。付錢給網軍的企業、社會團體與政治人物,就以這樣的方式來掀起討論並操弄其他的使用者。

本文節錄:《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麥田出版)
  • 原文書名:Nachgefragt: Medienkompetenz in Zeiten von Fake News: Basiswissen zum Mitreden
  • 出版社:麥田
  • ISBN:9789863446927

作者:曼佛雷德.泰森Manfred Theisen
政治學家、自由撰稿人。曾為德國聯邦內政部前往蘇聯進行兩年研究,以及在近東與非洲從事研究工作,並於當地為德國外交部及歌德學院服務。至今已舉辦一千多場關於家園、移民與融合等主題的活動及專題研討,始終與讀者保持密切聯繫,亦致力於引導兒童和青少年寫作。曾獲德國薩爾蘭(Saarland)邦政府頒發年度最佳兒少書籍獎。作者專頁:www.manfredtheisen.de

譯者:王榮輝
曾就讀東吳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歷史系與法律系;其後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ät Gottingen)攻讀碩士,主修哲學、西洋中古史與西洋近現代史。通曉英、德、法、日與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擔任台北歌德學院特約翻譯。

繪者:薇瑞娜・巴浩斯Verena Ballhaus
出身德國劇場和演藝世家,從小展現出對線條造型和顏色極高的天分,畢業於慕尼黑美術學院,是童書與青少年叢書插畫界中極具分量的老手,偶爾也創作讀本。作品獲獎無數,包括「德國少年文學獎」的肯定。

More Stories
股中人早點(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