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09-08-2020
我曾經教過一個孩子數學,教了二十幾次,當每教完一次,孩子出現抗拒或困惑時,我刻意的讓自已慢慢的說:「沒關係,我再教一次,這題真的很難對不對?」「我換一個方法,你聽聽看。」「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或者我們先進到下一題,等等再回來?」
兒童臨床心理師李介文在其新書《你的孩子不奇怪》指出,在你繼續看下去之前,必須強調,我所提到的方法,都必須在一個家長穩定、了解孩子、足夠耐心的情況下執行。或者到最後失敗了,你第一時間的反應,決定了你是隊友,還是罵人的大人。如果你真的認同「努力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話,你也會像我一樣願意嘗試。
我先前給家長做過很多建議,例如花時間陪孩子做功課、花時間看孩子錯的地方、等待孩子完成指令等等,但部分的家長的回饋是,只要他們一靠近孩子就躲開,只要教功課,最後不是他們自己生氣,就是孩子生氣,或者等待到最後,真的受不了孩子的拖拉,只好嘮叨或生氣收場。
心理師常用的專心教學法:放慢、重複、耐心、清楚
李介文說,一開始真的要刻意的練習平緩的語氣 (即使這是我的工作),但做著做著也就習慣了,支持我繼續下去的,是孩子終於聽懂之後,眼中散發的自信。你知道嗎?自信心的培養,不是大人一直在旁鼓勵說「 你很棒、你可以的」,事實上就是不可以啊!事實上就是做不到啊!孩子沒有眼睛自己不會看嗎?當你帶著孩子一步一步真正完成一些事情、學到一些東西,不用你講,他就會有自信了。
我真的覺得教養需要準備,尤其是面對有狀況的孩子時。孩子本身的表現已經不好,而他們可能因為過去種種的被否定或不諒解而產生自卑、自責或逃避,這些情緒可能會以吊兒郎當或憤怒來表現,他們也會觀察大人的反應,所以大人的穩定是重要的,讓他們真正知道大人是來幫忙,不是來罵人的,才會慢慢萌生配合與改變的動機。
本文節錄:《你的孩子不奇怪》
- ISBN:9789571382821
- 出版社:時報出版
作者:李介文
長庚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兒童臨床心理師。
曾任職醫學中心,現任精神科診所,中醫診所臨床心理師,大專講師。
很討厭小孩,但見習時卻意外發現與孩子相處的樂趣,自此開啟兒童心理學的學習之路,專長有兒童心理評估與心理治療,腦波回饋專注力訓練,社交技巧訓練,情緒教育等。
在臨床上,有感於家庭與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之重,亦致力於親職教養諮詢,或至各級學校進行學生輔導,實際與老師進行教戰演練。希望以心理學知識,陪伴孩子與家長快樂成長。
著作:《反芻思考:揭開「負面情緒」的真面目,重拾面對困境的勇氣》、《刻意失戀:好好失戀,才能好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