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30-08-2020
癌症是老化的細胞壞了,突變了。人類在二十一世紀的心靈是否也突變了?面臨更多的新科技,更普及的人工智慧,將來的醫療生態更加多元化,人類互信互愛的美德將因此更加面臨嚴峻的挑戰,因為人性、靈性不見了,被科技取代了。世界的事情跟環境都發生突變或巨大的變革,更多元,步調更快,我們應該如何對應。馬偕醫學院臨床教授張明志出版《隨時放得下的功課》(時報出版)提到,假若一輩子就這樣生個病死了,我們有學到什麼呢?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是很大的功課,可以學習很多。人生的目標在於有沒有把功課做好,而不是風光一輩子。
生命樹的盡頭是永恆的生命,知識樹的盡頭是死亡。科學家喜歡創新、扮演上帝,像魔法師一般。再利用創新事物換取商業利益,再左右政治,可以預見的結果將是死亡會在盡頭等待。醫學、生命科學也一樣,複製生物,基因改造,這些除了好奇心之外,就是龐大的商業利益,說穿了就是可以賺大錢。從此人們逃避死亡,不管醫生如何告知,很多人卻相信人類可以突破醫學的極限,因此有些人的死亡變成漫長的過程。過去數星期會死亡的病人,如今可能延續很多年,雖然有意義地延長了生命,但是生活品質呢?臥床、呼吸器,或是加護病房。這些耗費大量金錢換取的生命背後又是什麼?他們的餘生,多半是失能、殘破的,他們感恩了嗎?悟道了嗎?更加認識神了嗎?或是天天擔心惡化、復發、死亡的降臨!
病人問:醫師啊!救救我,我還不想死!
醫生說:你什麼時候願意死?
病人說:無論如何,我都不要死?
醫生說:若能暫時存活下來,你想做什麼?
病人說:我還有很多事要做,我還沒好好享受。
醫生說:舉例說說,有什麼事想要完成啊?從最重要的,列舉到不重要的,列舉看看願望清單Bucket list ?
病人:(沉默)……死亡很可怕,我列舉不出來。
我永遠都不可能準備好……。
活錯了方向,等於白活一場,有人認為值得原地打轉,看看風景也可以。或許有人一覺醒來,才知道錯了,南柯一夢,終有覺醒開悟的時候。舉凡疾病、治療、復發、痊癒、死亡……,這些都是救贖的過程。生病不是罪,死亡不是罪,藉由生病,才會知道人類的渺小,藉由生病才會珍惜每一天平安的日子是多麼需要眾人的幫忙,需要風調雨順。死亡只是考驗結束的過程之一,不是及格、不及格,也不是獎勵與懲罰。死亡只是樂章的結束,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回頭看我們的病人,他們常說一輩子沒做什麼壞事,為何會得此病痛折磨。我在一些前面著作中都提及,但當我反問他們,你做了些什麼好事,比別人特別好的?這時他們無言回應了。諸惡莫做,沒有錯,很多人奉公守法,但諸善奉行,就端看個人的修為高貴,與憂國憂民的奉獻心。很多人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可惜沒去認真奉行。
該是這樣說的,我們心存善念,心中有至高無上的神、宇宙創造者,我們至善的心,本來就是神的一部份。我們也有神的影子,我們諸善奉行是本著初心,並不刻意去討好任何神鬼。朝聞道,夕死可以。我們盡完了報身的功課,在這一世中,做鹽做光,為社會盡力。報身已盡,成就了法身。這是個圓滿的過程,是歡喜接受的能量轉換,是恆久不變的幻化,重生。
本文節錄:《隨時放得下的功課:心靈病房的18堂終極學分》
出版社:時報出版
ISBN:9789571382784
作者/張明志
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現任
馬偕醫學院臨床教授
癌症安寧緩和學會監事
衛生福利部健保署共同擬定專家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