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畫時光】有一種理想、有一種風骨比海還深

Published on 06-12-2020

《比海還深》,是枝裕和,2016。

常說人三十而立,三十歲為一個階段的結束、另一階段的開始。作為一個二十到尾、未婚、人工不過兩萬的輕熟宅女,面對「三十大關」、未來種種的不確定性,徬徨的心情與日俱增。雖說現今當代女性獨立,不必拘泥於賢妻良母的光環,但眼見昔日中學同學個個披著嫁衣的幸福甜蜜,甚或賺到錢的投資自住閒時周遊列國的自在……我也只能安慰自己:我是傳媒人,我一無所有,但手中還握著一枝精采絕倫的筆。

《比海還深》,世上有甚麼比海還深?電影中主角良多一事無成,年輕時曾奪文學獎,有一個作家夢,但無以為繼,終日「死蛇爛鱔」,沉迷賭博,養活不了家人,妻離子散,父親離世便回老家看看有甚麼值錢的拿去當掉,甚至翻老媽子的衣櫃底偷錢不果被姐姐識穿羞辱:「真可憐啊」……這種失敗者,只有一首歌適合他,便是鄭中基的《無賴》。

雖然如此,但又實在無法討厭良多。事實上,誰沒有經歷像他這種中年的徬徨?當不了小說家,做偵探賺兩分錢勉強過活,刮人隱私、幫人尋貓尋狗,卻無法尋回自己失去的東西。一次要脅戀上補習老師的中學生金錢,被中學生怒斥「我不要變成你這種大人」,良多苦笑:「你以為很容易做到理想的自己?錯了。」

「我的人生哪裡失常了?」

「我不想重蹈老爸的覆轍,可是人生不盡如意。」

最近有線大裁員,可謂傳媒界寒冬的縮影──既要面對疫情下的經濟衝擊,又要面對政治氣候對新聞自由的箝制。有人說:「記者很蠢,學歷很彪炳,薪水卻很譚仔」。事實上這種廉價勞工是連譚仔姐姐也不如。碰巧也在飲食業打滾的母親大人,經常一副憂心的口吻:「女啊,阿媽唔識字,但揾錢都多過你。」

點答?唔識答。不要像良多一樣失去自理的能力,是底線。曾經天真地幻想透過轉公司以求得一份合理的薪水,「給我一年的時間,你會知我值這個價錢」,最後求職申請石沉大海。其實薪酬除了為應付衣食住行,更多的是體現老闆對員工的尊重。但這行的現實是「時間值越長,議價能力越低」,因為「新香港」不需要資深有能力的記者,只需要聽教聽話又便宜的播音機,和卑躬屈膝的劊子手。不然怎會由一個Mild的人當上新聞部總監?

日本電影擅長以飲食比喻人生。樹木希林的一鍋蒟蒻煮,要煮得久才能入味。人生也不過如此,要千錘百鍊才能活出味道來。稍有差池,鹽放多了,或糖放得不夠,熬煮再久這道菜也可能淡然無味,甚至發霉發臭。沈旭暉的一篇《香港傳媒工作者的未來》,道出記者的中年危機:曾經的一腔熱誠,再走下去就是死胡同,要不轉行,要不向現實生活低頭,摒棄理想,當一個昔日最鄙視的人。

「我從未試過愛一個人愛得比海還要深,但我每一天都過得快樂,或許正因為未找到才努力地活著。」是枝裕和看人生看得理性。若問世上有甚麼比海還深?我仍相信,有一種理想、有一種風骨比海還深。我只想做好這份工。像在一棵不開花也不結果的蜜柑樹,天天澆水,讓毛蟲吃它的葉長大,化成有藍色花紋的蝴蝶,在天空下飛翔。

More Stories
股中人早點(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