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的書櫃】《岸上漁歌》:張開耳朵聽漁民的生活

Published on 30-03-2019

香港以前是一個漁港,漁業曾是重要的經濟支柱。不過,漁民生活,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你有聽過「漁歌」嗎﹖漁歌是與漁民行船、撈捕、在海上討生活有關的歌曲、民謠,是漁民文化其中一個載體。今次介紹《岸上漁歌》書裝版,內有兩書兩碟,結合文字、音樂、影像,令你對漁民生活有更多認識。

《岸上漁歌》書裝版,內有兩書兩碟,結合了文字、音樂、影像,封面以書法題上書名,書裝只以黑白為主色,盡顯簡潔之美。(渺渺攝)

本書採訪13位散落在香港的漁民,透過他們所「嘆」的漁歌,來了解漁民生活及文化。漁歌靠口耳相傳,鮮有文字載體。今次書中不但有書本記載歌詞及訪問內容,也有DVD及CD,記錄有關訪問及漁歌,更附有一本歌詞本,可以讓聽者作對照之用,對漁歌文化及傳承起了些作用。受訪漁歌歌者最年輕的都過了花甲之年,不過他們仍然記得大部分歌詞,令人佩服。

受訪漁民何細妹,現居於岸上,仍掛念昔日海上生活。(《岸上漁歌》截圖)

開首的《嘆死禮》就從中可知道漁民葬禮上不可或缺漁歌。《嘆死禮》通常是為年長長輩送行時嘆的,以長輩稱謂開頭,如「叔老爺」、「大娘」,前後加助語詞「唉」、「呀」。而不同的場合會唱不同的歌,如守夜時嘆《名聲》、棺木落葬時嘆《上山》、白事完結時嘆《纓紅》。這些歌曲婦女或多或少都要學,懂嘆一兩句,受訪的漁民玲姐說,《嘆死禮》大意都離不開庛佑子孫,福澤後代,對漁民婦女來說是一種婦德,嘆歌嘆得好也受人稱讚,可見當時的婦女懂得嘆歌的重要。

「(唉)家主(呀)老爺(呀),

仲有三七回事回返有(呀),

有兩顆菜(呀) 老爺。

又等你仔孫返家咁食(呀)……

食過(就)發返丁財(呀)。」

《纓紅》

至於《嘆生禮》,當中的「生禮」是指「婚禮」,是新娘、女家親友在出嫁時、拜堂前去嘆的歌。根據不同的婚嫁儀式,又可配以不同的婚禮歌,如《點燭歌》及《出門歌》,新娘亦需把家中各人按輩份高低、親疏依次序嘆至少一次,嘆歌名都是因應嘆的對象而命名,如書中的《嘆阿媽》、《嘆阿爹》,對新娘有特別的意義,一方面嘆自已的身世,另一方面藉此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抒發對親人的不捨,因水上人的親友眾多,嘆個三天三夜也不稀奇。若新娘、女家親友不懂得嘆,就會招來新郎及其家人的微言。

「(唉)親乎(啊)我爹(啦),

(唉)爹(啦)我爹啦供養(唉),

又勞煩你(啦),

養供咁大勞煩你爹娘(唉)。」

《嘆阿爹》

水上人家的嫁娶習俗中,嘆歌是其中一環。(《岸上漁歌》截圖)

《嘆生禮》和《嘆死禮》都是特定日子才嘆的歌,那麼漁民們平日在嘆什麼歌呢﹖行船歌如《大船拋住沱濘頭》、《大星叠小星》、《東路程》,當中有不少地方名,更被作者稱為「漁歌版GPS」。此外,《魚名歌》如《馬鮫出身滑滑溜》則介紹了不同魚的種類及特徵,是有趣又實用的歌。

魚名也可以成為漁歌,如《馬交出身滑溜溜》就將水上人平日食的海鮮名入歌,在書中也有介紹。(渺渺攝)

「馬鮫出身滑滑溜,細鱗出水半中間流,

紅頭出身一個髻,青衣出水頭帶尾花齊,

火槽出身對面印,龍蝦出水海底彈琴,

泥猛出身西尾底,盲雞食飽過頭球……」

《馬鮫出身滑滑溜》

塔門漁民黎伯在嘆魚名歌《馬交出身滑溜溜》。(《岸上漁歌》截圖)

另外,因為1900年以後,基督教團體從海外來港傳教,令有些漁民從信奉洪聖爺、天后,轉而信奉基督教,他們將經文、福音,以漁歌中的唱法嘆出來,嘆出獨特的水上靈歌。

「(唉)聖靈(呀),

愛是恆久忍耐(呀),

又有恩慈(呀)。

愛是不嫉妒(呀)。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作害羞的事(呀) ·」

《愛是恆久忍耐》

可惜的是,在拍攝、製作的幾年間,有些漁民都已經仙遊了,來不及看到成果。而作者在此次的製作後亦反思了漁歌保育的事,單透過不同的媒界記錄,是否就是做到了保育﹖漁歌是漁民生活的縮影,但自然景觀和人文活動都會因發展而變動,漁民離開了原來的生活,漁歌如何保留﹖一旦保留下來,意義又是什麼﹖有受訪者更表示:「失傳咪失傳囉,呢啲嘢留嚟有咩用呢﹖」

而作者在後記中的一番話,不但對漁歌的保育,乃至其他範疇的保育都很有意思:「談保育,最重要的還是『人』。其實,傳承漁歌,也不一定要把歌曲一直唱下去,我們得起碼聽得懂歌曲的內容,明白前人究竟經歷過什麼日子,思索什麼問題,從而建立起一種對水上群族的歷史意識。」意即透過更多的歷史研究和觀察,有助我們重新認識有關發展,調整保育政策。

書名:《岸上漁歌》書裝版

作者:馬智恆、鄭錦鈿

出版:艺鵠

購自:虎地書室

渺渺:曾為記者、書店員工,現為出版業界小薯仔。閱讀雜食者。常撒的謊是:「我不買書了」,轉頭還是乖乖的在書店放下鈔票,把書帶走。願此地可以分享我喜歡的書籍,也成為你接觸書本的一個契機。

Email: meowlovereading@gmail.com

IG: mc_bookworm

More Stories
黃金時代倉(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