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在閱讀】後真相時代反思錄:《大說謊家時代》

Published on 14-03-2020

你今天「被角谷」了嗎?
角谷退休,作家們終能一夜好眠,騙子政客卻要開始顫抖!
《紐約時報》傳奇書評人、美國文化界一代毒舌評論家角谷美智子生平首部著作
重砲擊破荒謬政客與網軍酸民的虛假話術力揭時代病灶核心

  • 角谷美智子──美國文化界一代傳奇、毒舌評論教母、一人神風突擊隊──近四十年書評職人生涯光榮下崗後出版的「第一本書」!
  • 書評女王這回不批作家、文人,先來痛罵大說謊家川普及滿街當道的騙子小丑!
  • 以當代文學、後現代思潮、政治評論、報刊文章,乃至歐威爾、鄂蘭等極權主義核心論述為經緯,織出一幅「真理衰亡的脈絡尋索地圖」。
  • 全書引經據典,流暢貫串各家思路,盡情展現書評泰斗廣博淵深的「角谷流」最高境界,卻不失對當下公民生活的直接關切。
  • 角谷語重心長的「後真相時代反思錄」、「挽救事實的戰鬥宣言」!

──永遠不要等同對待受害者及加害者,永遠不要製造虛假的道德或對等的事實,因為那樣做就變成最惡劣的罪行與後果的幫兇。我相信真實,而不是中立。我認為,我們必須停止貶抑真相。

──我們的國家語言變得非常弱智:咄咄逼人、引人焦慮、傷感、兩極分化。一個叫「擴音器男」的傢伙自以為無所不知,但根本一無所知,對著擴音器吼叫著胡言亂語,擴音器的智力水準設定在「愚蠢」等級,音量則設在「淹沒一切其他的聲音」。

──「外國勢力的陰險詭計」以及「野心勃勃、墮落或受蠱惑的公民」相當危險,他們可能為了背叛或犧牲一國的利益,而為他們喜愛的外國奉獻自己。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謊言騙術橫流漫溢的年代:當權者嘲諷事實、輕視真相;不可信的陰謀論與意識形態重新浮上檯面;經過驗證的嚴謹科學成為遭受惡性質疑的話題;花錢買通網軍打造的假新聞與政治宣傳,充斥你我的螢幕;世俗之見取代了研究成果與專業知識;種族歧視、性別污名或厭女的鄙陋言辭,成為日常談話的一部分;人人緊抓著最能證實個人偏見的執著信念不放;阻絕溝通的同溫層,厚如銅牆鐵壁。真相在當代何以變得如此岌岌可危?事實上,這般衰敗亂套在數十年前已見端倪。

《紐約時報書評》前首席評論家、美國文化圈傳奇角谷美智子,從風雲一世的批評崗位退下之後,出版了「生平第一本書」。她在書中尖銳敏察促成當下這股「後真相風暴」的多方力量,從社群媒體、文學、電視、學術界、政治活動等層面出發,漸次還原引發價值崩壞的初始軌跡與亂象原點:它們來自「川普式」人物所帶起的粗俗風向,也來自左派與右派的對壘衝擊,將無限膨脹的「自我中心主觀性」置於真實、科學與共同價值觀之上。「真相之死」已成為扼殺真理與社群生命的最大亂源。角谷美智子,這位教母級的評論巨擘,以其非凡學識與真知灼見,對當前世道開立精闢診斷,並為這個真相沉淪的時局指引一條新的出路。

節錄:第七章「注意力缺陷」

  在網路上,點擊就是一切。娛樂與新聞之間的界線日益模糊。聳人聽聞、怪誕或離譜的內容,以及那些刻意迎合人類爬蟲腦(原始腦)──比如恐懼、憎恨、憤怒等原始情緒──的貼文迅速竄紅。
  在這個神經分散、資訊超載的時代,注意力是網路上最寶貴的商品。誠如法學教授吳修銘在《注意力商人》中所說的,網站在二○一○年代初期逐漸學會如何讓內容持續走紅:「分享的衝動往往是由各種『高度喚起』(high arousal)的情緒激發出來的,比如敬畏、憤怒、焦慮等等。」
  吳修銘寫道,網路「曾是大眾共享的公共資產,為業餘人士培養各種領域的興趣」。然而,到了二○一五年,「網路卻充斥著劣質的商業內容,那些內容多半鎖定人類最卑劣的衝動(例如窺視與快感)以進行操作。」現在網路上有「廣袤無垠的黑暗地帶」,例如「內容農場不斷製造誘人上鉤的條列式文章,還有瑣碎無聊的
名人八卦」,「目的只是為了讓大眾持續盲目地點閱分享,像散播感冒病毒那樣,不停地散播那些資訊所附帶的廣告」。

  二十一世紀,大眾對媒體的信任日益下滑。部分原因在於大家對制度與守門人愈來愈不信任,再加上右派齊力詆毀主流媒體。愈來愈多人開始從臉書、推特、其他的線上來源接收新聞。二○一七年,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表示,他們至少有一些消息是從社群媒體上得知的。然而,這種依賴親友及臉書或推特取得消息的方式,助長了假新聞這隻怪獸的成長。
  當然,假新聞不是什麼新鮮事。例如,聳人聽聞的新聞報導幫忙激起了大眾對美西戰爭的支持;凱撒把征服高盧包裝成一種防禦性的行動。但網路和社群媒體讓謠言、臆測、謊言在幾秒內就傳遍全世界,例如荒謬的披薩門事件;有些毫無根據的說法聲稱,二○一七年十月拉斯維加斯發生的五十八人屠殺案是由一名反川普的自由派人士幕後指使的,還說那個人一直關注著網路民運組織MoveOn.org,最近成為穆斯林。
  據BuzzFeed新聞的報導,二○一六年總統大選的最後三個月期間,臉書上「最熱門」的假選舉新聞,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NBC新聞、《赫芬頓郵報》等主要新聞機構的頭條新聞吸引更多的讀者。在那二十篇最熱門的假新聞中,有十七篇是支持川普或反對希拉蕊的,其中一篇聲稱希拉蕊曾向ISIS出售武器,另一篇聲稱教宗支持川普。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推特上,川普支持者的小圈圈比取樣中的其他政治團體散播更多的垃圾新聞 。二○一八年《政客》(Politico)的一項分析發現,在所謂的「新聞沙漠」(亦即新聞訂戶數較少的地方),支持川普的選民人數,比獨立媒體可以核實川普言論的地方還多。
  社群媒體在散播假新聞以及助長俄羅斯干預二○一六年美國大選上,扮演愈來愈明顯的角色。一些矽谷人士眼看著這個趨勢的發展,經歷了一種生存危機。他們擔心自己幫忙創造出來的神奇工具,正轉變成類似科學怪人那樣的怪物。eBay的創辦人皮耶.歐米迪亞(Pierre Omidyar)寫道:「資訊的變現與操縱正迅速撕裂我
們」,他委託研究機構撰寫了一份白皮書,以闡述社群媒體對問責、信任、民主的影響。
  柏內茲—李宣告:「這個體系的功能失靈了。」他依然樂觀,他說:「但我是站在山頂上的樂觀者,一場可怕的風暴正迎面而來,我緊抓著護欄。」
  臉書早期的投資者羅傑.麥克納米(Roger McNamee)寫了一篇措辭強烈的文章。他在文中指出,俄羅斯人操縱臉書、推特、Google與其他平台,以試圖改變二○一六年美國大選與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那只是冰山一角。他警告,除非做出根本的改變,否則這些平台將再次遭到操弄,「已經變糟的政治論述只會更加惡化
」。
  麥克納米認為,這是臉書等平台的演算法固有的問題。這些平台為了盡量擴大用戶的參與度而採用那些演算法。用戶在一個平台上花的時間愈多,平台業者可賣出的廣告愈多,賺到的利潤也愈多。盡量提高用戶參與度的方法,是「吸收及分析你的資料,並用它來預測什麼東西會讓你產生最強烈的反應,然後再給你更多那種
東西」。這不僅會製造同溫層,使人一直隔離在壁壘分明的藩籬內,也容易散播簡化、挑釁的資訊。陰謀論很容易在社群媒體上瘋傳,誇大、煽動性的政治資訊也是如此。川普競選團隊及英國「脫歐」派所傳播的資訊就是例子,那些訊息都是訴諸大家對移民的恐懼,或是對工作崗位消失的憤怒等原始情緒。史學家證實,那些民
粹資訊往往在經濟不確定期間(例如二○○八年金融危機後餘波蕩漾、貧富不均如滾雪球般擴大),以及文化和社會變革時期(例如全球化、重大的科技創新)傳播得特別迅速。
  川普那些煽動仇恨的訊息,幾乎都是為社群媒體的演算法量身打造的。班農告訴記者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川普不僅是憤怒的人,他也很擅長利用他人的憤怒:「我們靠主張『抽乾沼澤 』、『把她關起來』、『築起高牆』等口號勝選,這些都是純粹的憤怒。憤怒與恐懼驅使大家去投票。」
  與此同時,川普的競選團隊精明狡詐地運用社群媒體與大數據工具,使用來自臉書和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的資料,做精準的廣告投放及規劃川普的選戰行程。劍橋分析公司是一家資料科學公司,號稱有能力從心理上剖析數百萬潛在的選民。川普的支持者兼布萊巴特新聞網的投資者羅伯.默瑟(Robert
Mercer)持有該公司的部分股權。
  臉書透露,多達八千七百萬人的資料可能遭到劍橋分析公司的不當使用。劍橋分析公司利用那些資訊,創造出用來預測及影響選民行為的工具。該公司的一位前雇員表示,班農監督二○一四年的一項選民說服活動,他們在那項活動中找到一些反對傳統體制的訊息(例如「抽乾沼澤」、「深層政府」),並進行測試。
  川普競選活動的數位總監布拉德.帕斯凱爾(Brad Parscale)描述他們如何利用臉書的廣告工具,以客製化的廣告精準地鎖定潛在的支持者。他們每天製作約五萬至六萬個廣告,不斷地調整廣告用語、圖形甚至顏色,以促成有利的迴響。
  《彭博商業週刊》引用一位資深選戰成員的說法,說川普的競選活動也會使用「隱藏貼文廣告功能 」(只有特定的受眾才看得見),並推出三種選民壓抑操作:一種是鎖定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支持者;另一種是鎖定年輕女性──川普的競選團隊認為,提醒她們柯林頓以前拈花惹草的舊聞,也許可以觸怒她們,但是考慮到川普本身也有女性醜聞,這招感覺很奇怪;第三種是鎖定黑人──川普的競選團隊認為,讓黑人想起一九九六年希拉蕊用過「超級掠食者 」這個詞(指柯林頓的反犯罪對策),他們可能不會投票給她。

本文節錄自:《大說謊家時代:從漠視真假到真相凋零,紐約時報傳奇書評人角谷美智子犀利解讀「川普式」政治話術》

  • 出版社:麥田
  • ISBN:9789863447375

作者: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
日裔美籍傳奇書評人,曾為最具影響力的《紐約時報書評》首席評論家,並榮獲「普立茲獎」至高殊榮。她在將近四十年的點評生涯中,始終恪守著獨具一格的專業清規:不出書、少露臉、不結朋黨。其書評文字稜角分明、火力十足、滿紙尖刻,雖聲望崇隆,卻也樹敵眾多。但凡作品經角谷「御覽」,新人可能一躍登天,名家亦能一夕無光。人稱得到一篇她的負面書評,堪比「不施麻醉就上手術臺」;也有人稱她為「一人神風突擊隊」。評論界人士甚至流通「被角谷點評」(being kakutanied)的動詞用語,足見其影響力之強大深遠。角谷雖已退休,但她在文化界的地位依舊難以取代。

譯者:洪慧芳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管理碩士,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現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

More Stories
【時常在閱讀】食物活化免疫力 對抗寒性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