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在閱讀】《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

Published on 13-04-2020

面對動盪、混亂且難以預測的經營環境,
為什麼有些企業可以挺過風暴、維持高績效,有些卻每況愈下?
A+企管大師柯林斯實證研究,破解十倍勝企業成功密碼:
卓越是出於刻意的選擇、堅持紀律的結果。

彼得.杜拉克: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創造未來!

一樁震驚全球的恐怖攻擊事件,讓美國從穩定、富裕的假象中驚醒,加上興旺多年的牛市崩盤,政府與企業面臨了難以預測的嚴峻考驗。

這讓柯林斯和韓森的研究團隊想到:為什麼有些公司在不確定中仍能蓬勃發展、有些卻辦不到?哪些關鍵因素導致企業走向截然不同的命運?於是他們展開九年研究,過濾了兩萬多家企業,找出七家績效非凡的「十倍勝」企業,並與同樣面臨極端動盪局面、卻節節敗退的對照公司比較。進而發現,十倍勝企業的成功並非做了劇烈改革或有較快的決策速度,而是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快、什麼時候該慢。

本書不但探討企業本身的經營績效,更加上「環境」的變數,將焦點放在企業身處的混亂環境,深入了解領導人面對逆境時的應變做法,同時解析了「運氣」扮演的角色,歸納出十倍勝企業的成功要訣,而這些要訣也成為投資人觀察企業良莠的判斷指標。 

│本書重要觀念│
●二十哩行軍:十倍勝企業領導人具有強烈的目標導向,無論面對順境或逆境,都能以堅強的意志力確保策略與組織做法形成高度的一致性,帶領組織成員達成目標。柯林斯將領導人這種狂熱的紀律形容為「二十哩行軍」。

●先設子彈,再設砲彈:十倍勝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在意的不是跑得比別人快或擁有最厲害的創意,而是弄清楚在實務上怎麼做才行得通,而且要做得比別人都出色。柯林斯將這種步步為營、以實證為創造力的創新方法比喻為「先設子彈,再設砲彈」,即一開始先發射子彈,弄清楚怎麼做才能奏效,有了實證依據而信心大增,就可以集中資源,發射砲彈。

●超越死亡線:十倍勝領導人知道自己無法預測未來,所以必須及早為無法預測地意外狀況做好充分準備,這種建設性的偏執讓他們冒更低的風險,卻產生更卓越的成果。

●SMaC致勝配方:SMaC代表「具體明確,有條理、有方法,同時始終如一」。十倍勝公司在瞬息萬變、高度不確定的世界裡,會以堅忍自持的態度,泰然接受無法控制的情況,盡最大努力掌握自己可以掌控的情況,而SMaC就是他們在失控世界裡努力掌控一切的方法。

●重要的不是運氣,而是運氣報酬率:好運和壞運之間有一種不對稱關係。十倍勝領導人總是假定自己運氣很差,因此未雨綢繆、預做準備。因此他們會透過「二十哩行軍」、「先設子彈,再設砲彈」、「超越死亡線」和「SMaC致勝配方」來獲得高運氣報酬率。

│打破迷思,理出企業成功關鍵│
●十倍勝公司不一定靠創新脫穎而出。
●十倍勝公司不一定決策速度比較快,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快,什麼時候該慢。
●十倍勝公司不一定要做劇烈的改革。
●十倍勝公司不一定是因為運氣比較好,而是碰到不同機運時,怎麼做。

節錄:十倍勝領導力

一九一一年十月,兩支探險隊同樣做好了最後的準備,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現代史上最先抵達南極點的隊伍。結果在這場競賽中,一支隊伍贏得最後勝利,平安回家;另一支隊伍則慘遭敗北,抵達南極點的時候,只看到對手三十四天前插下的旗子已在風中擺盪,接著他們就開始為自己的生命展開辛苦搏鬥,最後慘遭風暴吞噬。這支探險隊前進南極點的五名成員最後都命喪黃泉,他們在雪地上蹣跚而行,體力耗盡,又飽受凍傷之苦,終於在寫下最後的日誌、向摯愛的家人留言道別後,一個個凍死。

這真是近乎完美的對比!兩支探險隊的隊長,贏家亞孟森及輸家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不但年齡相近(三十九歲及四十三歲),經歷也相當。亞孟森曾率領探險隊率先成功穿越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也曾加入第一支在南極平安度過寒冬的探險隊;史考特則在一九○二年率領南極探險隊抵達南緯八十二度。

亞孟森和史考特出發前往南極的時間只相隔幾天,兩人都要面對來回一千四百哩的漫長旅程(幾乎相當於從紐約到芝加哥來回),和極端不確定的嚴酷環境。即使夏天的南極,氣溫動輒可能降到華氏零下二十度,加上不斷怒號的狂風。別忘了,當時是一九一一年。他們沒辦法使用任何通訊設備和基地營通話,沒有無線電、沒有手機,也沒有衛星連線,假如失敗了,幾乎不可能有救援隊遠赴南極點拯救他們。結果,其中一位領導人率領探險隊成功抵達目的地,並安全歸來,另外一位領導人卻帶著隊員步向失敗和死亡。

這兩個人究竟有什麼不同之處?為什麼其中一人在極端嚴苛的條件下成功了,另一個人卻甚至連性命都不保?

這是很有趣的問題,對我們的研究主題而言,也是極為生動的比喻。兩位領導人都在極端的環境下追求極致的成就。結果在我們的研究中,十倍勝公司領導人的行為模式很像亞孟森,而對照企業領導人則比較像史考特。我們後面就會討論這些企業領導人的故事,但我想在這裡先詳細說一說亞孟森和史考特的故事(如果各位想要更深入了解亞孟森和史考特的故事,不妨閱讀亨特福德〔Roland Huntford〕的著作《地球上最後一個地方》(The Last Place on Earth),這本書對於兩位探險家有詳盡而出色的對照分析)。

你是亞孟森,還是史考特?

一八九九年,亞孟森將近三十歲,他從挪威啟程,準備前往西班牙,參加為期兩個月的帆船之旅。面對長達兩千哩的路程,亞孟森打算怎麼去西班牙呢?搭馬車?騎馬?坐船?還是搭火車?

結果他選擇騎單車。

接著,亞孟森還生吃海豚肉,試驗看看海豚肉能否供應人體所需的能量。他推斷,自己哪一天說不定會遭遇船難,發現身邊都圍繞著海豚,所以,最好先弄清楚海豚肉究竟能不能吃。多年來,亞孟森一直為自己追求的目標努力打根基,不斷鍛鍊身體,同時盡可能從實際經驗中累積有用的知識,了解哪些做法行得通、哪些行不通,生吃海豚肉只是其中之一。亞孟森甚至遠赴極地,見習愛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想知道應該如何應付極地嚴苛的生活環境,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花時間和愛斯基摩人一起生活,因為他們數百年來已經累積了在天寒地凍中生活的豐富經驗。亞孟森學習愛斯基摩人如何用狗來拉雪橇;他觀察到愛斯基摩人行動時總是不慌不忙,好整以暇,免得流太多汗,因為汗水在零度以下的低溫中可能凍結成冰;他也採用愛斯基摩人的穿著方式,總是挑選寬鬆(讓汗水比較容易蒸發)且能保護身體的服裝;他還有系統地練習愛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訓練自己應付極地探險時可以想像得到的各種狀況。

亞孟森的哲學是:你不能等到風暴突然席捲而至,才發現自己不夠強壯,缺乏耐力;你不能等到發生船難,才考慮能不能生吃海豚肉的問題;你不能等到已經踏上南極探險之旅, 才開始培養高超的滑雪技巧和駕馭狗的能力。你必須隨時做好充分準備,當環境惡化時,平時深藏不露的一身功夫就能派上用場。同樣的,如果你隨時做好充分準備,一旦情勢丕變, 轉為對你有利,你就可以奮力出擊。

史考特則恰好相反。在南極探險之前幾年,他原本可以瘋狂地參加越野滑雪競賽,或來一趟千里單車行,然而他沒有這樣做;他原本可以遠赴極地,和愛斯基摩人一起生活一段時間,然而他沒有這樣做;他原本可以在事前多多練習駕馭狗的技巧,才會更安心地選用極地犬來拉雪橇(而不是仰賴馬匹),然而他沒有這樣做。馬和狗不同,馬會流汗,因此在雪地上掙扎前進時,很容易身上結一層冰,而且馬是草食動物,通常不吃肉(亞孟森則打算在路上宰殺幾隻體力較差的狗,來餵飽其他較強壯的狗)。史考特選擇用小馬來拉雪橇,而且孤注一擲,仰賴還沒有在極端嚴苛的極地環境下做過完整測試的「馬達雪橇」。結果啟程沒幾天,馬達雪橇的引擎就壞了,小馬沒多久也走不動了,於是,史考特的探險隊大半時候都靠「人力」拖拉雪橇,在雪地裡辛苦跋涉。

節錄自:《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如何在不確定、動盪不安環境中,依舊表現卓越?》

  • 出版社:遠流 
  • ISBN:9789573272052

作者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
柯林斯從1988年起任教於史丹佛大學企管研究所多年,並於1992年榮獲史丹佛傑出教授師鐸獎。1995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博德市(Boulder)設立了自己的企管研究實驗室。

多年來,他曾經擔任默克藥廠、星巴克、嬌生、時代集團等數百家企業的顧問,也是許多非營利組織諮詢的對象,包括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彼得杜拉克基金會、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政府改造會議等,都曾向他請益。

柯林斯在當代企管大師中,素以研究嚴謹而著稱,《經濟學人》、《財星》、《哈佛商業評論》、美國《商業周刊》等著名財經雜誌,都曾深入報導他的研究及理論。2011年,《哈佛商業評論》選出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柯林斯排名第四,被譽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影響了英特爾、蘋果電腦、微軟、亞馬遜、星巴克、嬌生等許多知名企業。

著作包括《基業長青》、《從A到A+》、《從A到A+的社會》、《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等暢銷巨著,深受學界、企業界、非營利組織等各界領導人推崇。其中《從A到A+》成為最暢銷的商業書籍,柯林斯堪稱是「全世界最被廣泛閱讀的商業作家」。

莫頓.韓森(Morten T. Hansen)
韓森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資訊學院及法國INSEAD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過去曾任教於哈佛大學商學院以及擔任波士頓顧問集團(BCG,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資深企管顧問。他許多獲獎的研究都曾刊登於知名期刊,曾獲「行政管理學季刊獎」(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award),表彰他在組織研究領域的特殊貢獻。

More Stories
黃金時代倉(202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