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在閱讀】四層次提問 《用心,與孩子對話》

Published on 17-05-2020

「提問」比「給答案」重要

有層次的提問,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連續六年榮獲「全國教師創新教學競賽」獎的宋慧慈老師,如同教改的先行者,在三十年教學期間,秉持著「帶起每個孩子」的教育信念,揚棄了以分數為評量標準的填鴨式教育,因材施教,並率先引用「提問式」對話教學,啟動學生思考的引擎。宋老師說,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對話關係中,尤其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最怕的是沒有對話的獨白,同時還要身為師長或家長謹記「提問比給答案重要」,唯有「不急著給答案」,才能激發孩子源源不斷的創意。

在台灣教育現場,老師們各自以獨門的功夫帶領孩子,開發孩子的各項潛能。過去,在「考試領導教學」、填鴨式教育的情況下,孩子根本無法樂在學習。現代的教育目標,就是期待給孩子更多元、開放的學習環境,並透過教改來逐漸落實這個目標。走在教改之前,宋慧慈老師便開始將「提問式」對話教學帶到教育現場,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課程,宋老師看到了孩子們因為有層次的對話教學,眼睛亮了、笑容多了、心也開了。即便對話教學耗時費力,也看不到立即的成果,但宋老師仍積極地推動分享,引導學生說出內心話。透過有層次的提問,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同時也能啟動了孩子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怎麼問,孩子願意說?

怎麼說,孩子願意聽?

怎麼問,孩子願意說?怎麼說,孩子願意聽?只要能啟動孩子思考的引擎,建立彼此的信賴關係,就有對話的機會。其中建立「信賴關係」的關鍵,必須修練「有效的問」「接納的聽」「到位的應」:

【有效的問】

「提問」比「給答案」更重要,只要問題問對了,理想的答案就會接踵而至。

【接納的聽】

學習放下「自己的想要」(預設的立場),才能看到「對方的需要」(真正的尊重)。

【到位的應】

先回應「心情」再回應「事情」,當對方的心情被接受了,事情往往也就解決一大半了。

《用心,與孩子對話》,是一本對「提問、傾聽、回應」再學習(relearn)的書,本書內容也連結到教改議題「一○八課綱精神」的落實,期待老師的課程規劃都能「以學習者為中心」,透由「有效對話」,教師們的教學習慣,能從過去「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轉變為「學生想學什麼,教師就教什麼」的靈活教學。當每一位師長都「用心,與孩子對話」,就能呈現「學生愛上學,老師愛教學」的教學歡樂境界。

本書特色:

  1. 四層次提問的對話應用無時空、語言與年齡限制,宋慧慈老師推廣的足跡從台灣跨越非洲、緬甸、馬來西亞等地。
  2. 搭配108課綱,提供教育者最實際、任何人皆可操作的練習方法。
  3. 「四層次提問」的對話方式,適合學校、家庭、讀書會、演講……等各種需要跟孩子、大人建立良性互動的場域。
  4. 本書整理了「四層次提問」對話常見的O&A,包括:

1.|自己有情緒時,如何展開對話?
2.|孩子不願對話,或退縮恐懼時,如何打破僵局?
3.|當對方給的答案自己無法接受時,怎麼應對?
4.|無法感同身受時,如何接話?
5.|提問技巧不熟練,如何快速精進?
6.|如何設計會談的問題?
7.|如何結構化會談的內容?
8.|如何從前一個層次抓重點,並且不著痕跡地引導下去?
9.|當與談人的認知與我們原先準備或想引導的方向不同時,要如何處理?
10.|如果現場的回應冷淡,要如何刺激回應?
11.|面對與談人不願意分享(或過度熱情)時,該怎麼辦?
12.|當與談人無法回應提問時,如何轉換成其他角度來提問?
13.|在與談人不習慣(不敢)發言的場合,如何引導發言?
14.|在人數較多的場合,如何調整帶領的方式,確保會談的效果?
15.|如何帶領讀書會?

節錄:前言

這一本《用心,與孩子對話》,我把它設定為二○一四年《啟動孩子思考的引擎》的進階本。

關於如何善用「四層次提問」來啟動孩子思考的引擎,讓孩子喜歡思考,喜歡閱讀,我在「啟動」一書中,有基礎的介紹;我也在該書中,分享我為什麼強力勸請老師和家長都要相信「提問比給答案更重要」的緣由,而且借用許多教學實例,印證了「提問有層次,對話有深度」。

至於我在書上感恩啟蒙我學習這套對話教學寶典的恩師陳怡安教授,卻在「啟動」第一場新書發表會前三十分鐘,拔管離世了。

接到恩師已經在蘇州放下塵緣的簡訊,我歇斯底里地淚流滿面,對著上天怒吼:「為什麼要匆匆帶走鼓勵我寫出這本書的貴人?」「為什麼不讓我的恩師看完我的第一場『四層次提問』對話教學示範?」那一刻,我幾乎找不到上台示範這個教學法的意義與動力。

十分鐘後,我驚覺到「作為陳老師多年的弟子,沒有抱怨無常的權利」,於是我擦乾眼淚,在上台前,對著虛空向恩師承諾:「老師,請您放心去修行,我會把跟您學習的這套對話方法,傳承給想要讓學生愛上學的教育界伙伴們。」

因此,名為「百場謝師恩」的一個宏願,督促著我隨時隨地踐行恩師的對話精神:「以對方為中心」的與人為善。

五年來,我時刻想著如何推動這麼一個利人利己的對話方法。就在每一場的示範教學中,我蓄積了許多的對話能量,也提升了許多老師改變教學習慣的意願,更啟發許多家長明白「怎麼問,孩子願意說;怎麼說,孩子願意聽」的自省動能──因此,有了這本書。

在「百場謝師恩」的遊走講學中,我總會回顧「啟動」一書的推薦人對這套教學法的看重,我可以很驕傲的向恩師邀功:我有把您的對話精神活用出來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吳武典老師說:
對話(dialogue)是人與人互動的基礎,生活中處處可見對話。人類從對話中分享情感、建立關係、傳遞思想,進而形成生命共同體。對話記錄許多古老哲學與宗教的發展:西洋哲學史上柏拉圖的《對話錄》,中國儒家核心思想的《論語》,基督教的《新約聖經》,佛教的大部分經典(如《金剛經》)等,莫不以對話的方式呈現師生之間一問一答的生命智慧。教育現場如能以對話作為學習的基礎,在有效提問下激發學生深度思考,教與學必定能展現多元豐富的面貌。

台東大學教育學院曾世杰院長說他很意外地發現「對話教學」與心理治療的相似之處。曾院長說:
韓愈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教師的角色綁死在單向的知識傳授,學生是被動的;禮記裡的撞鐘說,又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變成交在學生方,老師是被動的。在對話教學法裡,師、生都可能是主動方,但老師位階顯然高於學生,老師透過專業的言詞的互動,幫助學生達成他自己不能達成的目標、看見他原來看不見的風景。

資深廣播人陶曉清老師說: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神聖工作,多麼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師信奉對話式教學,從小給孩子們培養出每個人都可以不一樣的信念,不論如何都能互相尊重與接納,那時讀書上學會更充滿期待與喜悅,社會也一定會更多元。

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覺培法師說:
透過與學生的對話,拉近了彼此的了解。透過有效的提問,開展一連串發人省思的語言,自然也就啟動孩子思考的引擎。提問者的智慧與慈悲,善巧與方便,就讓孩子在問答中,展開對生命的熱情;透過對話,激發思考的交流道,是雙向而不是單方面;是一種不斷開拓認知與思維的過程,使孩子看到更廣闊的藍天,也看到了承載萬物的大地。這種教育,不是強加灌溉養分,而是透過思考、反省、聆聽,打開了孩子眼耳鼻舌身意的世界。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講師方隆彰說:
「思考」在學習過程扮演關鍵的角色,它能將別人的知識、經驗轉化為自己的內涵,因此,學習若無思考的過程,就如同閱讀只有強記,也僅是將他人的東西複印而已。人本來是喜歡學習,也會思考的,只是傳統的教育著重標準答案的記憶,讓人懶得思考,甚至不敢思考,因此,面對一群已習慣被餵食、被答案制約的學生,如何喚起本具的能力與興趣? 

全家盟執行長謝國清說:
「給一條魚,不如給一支釣竿,並且教他會釣魚」,雖然大家對這句話從小就耳熟能詳,然而這卻是件不容易實踐的概念,特別是當老師碰到學生時,傳統「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形象,逐漸僵化為填鴨式的教育,而讓多數孩子成天讀書與考試,以致於學校常成為許多孩子想逃離的地方。事實上,「思考」本就應如引擎被轉動般的源源不絕,而非上課時才具有思考能力,另一方面,透過「對話」讓彼此的思想相互撞擊,則是訓練思考的有效途徑。

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醫師說:
身為臨床醫師,我常自問「診斷」對家長及老師在教育及教養上的意義是什麼?宋老師回答了我這個問題:為師者在與孩子相處時,均能以開放討論的方式進行,完全接受孩子可能有的困難、相信孩子的能力,有教無類的帶領著自己面對到的每一個孩子。

心理治療師王意中老師說:
在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與治療的過程中,經常發現有些孩子總是苦於心裡話不知道向誰說、不知道說什麼、不知道怎麼說,到後來乾脆就索性選擇不說。而這不說,也造就了一群不喜歡思考、不願意思考,甚至於到後來也難以思考的孩子。當家中,父母總是要求著孩子,而孩子則常對父母索求著。當班上,老師總是自顧自地拋出知識,而孩子卻依然不為所動。我想,可以預期,在如此缺乏交流與共鳴的雪球滾動下,日積月累之後,孩子的思考將被鎖卡,無法正常啟動或視動腦思考為畏途。

意中老師說:「活用四層次提問的有效教學」,對於孩子的思考鎖卡有著迷人的解碼功效。原來,透過意識會談的四層次對話教學方式,讓看似熄火休眠的引擎,再度讓人聽見那股熱情的轉動聲音,將欣喜遇見孩子的思考重新啟動。

《用心,與孩子對話》,是一本對「提問、傾聽、回應」再學習(relearn)的書:用「好奇心」提問,用「接納心」傾聽,用「祝福心」回應。本書內容也連結到台灣正夯的教改議題「一○八課綱精神」的落實,期待老師的課程規劃都能「以學習者為中心」,透由「有效對話」,教師們的教學習慣,能從過去「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轉變為「學生想學什麼,教師就教什麼」的靈活教學。

本書共有四個篇章。第一章,藉由〈一雙破舊鞋〉的故事對話,示範如何「問對問題」,以激發感恩心,再強調「提問比給答案重要」的真諦。第二章,以一場「四層次提問」的對話實錄,深度學習「為什麼提問要有層次」「四層次提問是哪四層次」「如何設計四層次提問」。第三章是應用篇,先後包含「校園的師生對話」「與緬甸沙彌對話」「與非洲孩童對話」「主題教學的對話示範」「如何引導孩子讀經典」,每一章節都是實際發生的教學故事。第四章是讓對話技巧更精進的問答篇。

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反思的生命,找不到意義。」教育的目的,在於希望學習者能找到學習的意義與價值,所以,教師必須藉由愉快的對話,引領學習者與教材發生關係。

當每一位師長都「用心,與孩子對話」,台灣教育就能呈現「學生愛上學,老師愛教學」的歡樂境界。

本文節錄自:《用心,與孩子對話:用「好奇心」提問,用「接納心」傾聽,用「祝福心」回應》 

出版社:遠流
ISBN:9789573287520

作者:宋慧慈
連續六年「全國教師創新教學競賽」獎
退休教師。先後服務於台北市逸仙國小、雙溪國小、龍安國小、力行國小,以及宜蘭縣柯林國小、竹林國小。曾當選宜蘭縣POWER教師,並榮獲2007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GreaTeach2007全國創意教學獎」(綜合活動類、行政管理革新組、課程與教學領導組)優等、教育部97 年度友善校園獎、96-98 年度教育部正向管教優等、2004~2009全國創意教學獎(國語文、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等。
退休後,擔任中華民國激勵協進會理事長,致力推動「以人為本」的對話教學,每年近百場的公開演講,包括:澳門、香港、杭州、重慶、成都、馬來西亞檳城、吉隆坡和美國紐約,足跡遍及海內外。也擔任靈鷲山全球心寧靜教師團總團長,努力推動「心寧靜情緒管理」教學,倡導「寧靜的孩子能量高,寧靜的老師氣質好,寧靜的爸媽沒煩惱」,祈願送給全世界兒童一份寧靜的禮物。

■創意教學重要里程碑:
78年起,在龍安國小的六年級美勞課啟用「提問式」對話教學,提升學童對藝術品的欣賞能力。
84-85年,在龍安國小「教學暨評量改進實驗班」大量融入「四層次提問」教學,啟動學生思考的引擎。
88-89年,在力行國小辦理教師對話教學研習營,向老師們宣揚「提問比給答案更重要」的教學理念。
89年起,在宜蘭縣每個寒暑假各辦理一場3天的教師「自主」「自費」研習,撒下許多對話的種子。

著作:

  • 《當怪獸機長遇見機車老師》(遠流,2019)
  • 《啟動孩子思考的引擎:現場對話教學示範》(清涼音,2015)
  • 《每個孩子都是寶:與「特殊生」快樂共舞!》(清涼音,2015)
  • 《做情緒的主人:「心寧靜」情緒管理教學》(清涼音,2015)
  • 《啟動孩子思考的引擎:活用四層次提問的有效教學》(遠流,2014)
  • 《蚶寮的超級婆婆:一個么媳婦的懺悔》(策馬入林,2013)
More Stories
黃金時代倉(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