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馬風塵】且談飛鏢(下)

Published on 12-09-2019

如前文所述,本欄今次會談談飛鏢運動與港協暨奧委會的關係。在此之前,先簡介一下現代奧運的發展史。

2018平昌冬奧。(圖片來源:Olympic Facebook專頁)

1894年,國際奧委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成立;兩年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於希臘雅典舉行。到了1950年,香港終與奧運結下不解之緣,當時「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港協暨奧委會)成立,成為國際奧委會成員的一份子。1999年,組織易名為「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它作為國際奧委會的地區委員會之一,負責以「中國香港」名義組成代表團,參與奧運會、亞運會等大型國際賽事。

港協暨奧委會會徽(圖片來源:港協暨奧委會Facebook專頁)

目前,港協暨奧委會轄下共有79名會員,以本地體育總會為主,不過並非全部項目都與奧運有關,例如:板球、保齡球、野外定向、滑翔傘、小型賽車等;部分成員或許令人意想不到,包括:香港象棋總會、香港橋牌協會有限公司、香港飛盤總會、香港拯溺總會、香港拔河運動總會有限公司,以及中國香港健身氣功總會有限公司等。數來數去,就是不見飛鏢的蹤影。

因此,絕望真相就是,香港雖自上世紀70年代已有飛鏢組織成立(見:《且談飛鏢(上)》),但40多年來飛鏢運動卻一直與港協暨奧委會全無聯繫,教香港飛鏢運動員及關注本地鏢壇發展的人士情何以堪?

本地體育總會若能夠加入港協暨奧委會,除了顯示自己獲「香港體壇代言人」重視,對推廣運動有何實際作用?以下列舉數項資訊,希望引發讀者思考:

一:2016–17年度,民政事務局向港協暨奧委會提供逾2,100萬元經常資助金。另外,局方透過「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向港協暨奧委會及各體育總會分別撥款逾660萬元及逾7,200萬元。

二:2016–17年度,康文署透過「體育資助計劃」,向港協暨奧委會提供逾380萬元資助金。本地體育團體亦可申請,但必須為港協暨奧委會會員。各體育總會在該年度獲署方提供資助的金額合共超過2.68億元。

三:部分體育項目獲香港體育學院納入「支援精英項目」,分為「A級」和「B級」,前者所獲得的資助金額較多,但只有自1997年起,曾至少三次成為亞運或奧運項目的體育項目才能有資格申請;後者則接受所有運動項目申請。然而,不論是哪個支援級別內的項目,當中的體育總會均為港協暨奧委會會員。

四:一年一度的「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 」由港協暨奧委會主辦,被譽為香港體壇「奧斯卡」,以表揚本地運動員的優秀表現,同時有助公眾認識運動項目,但只有港協暨奧委會會員才能有資格提名屬下的運動員參選。

香港傑出運動員2017得主。左起:張家朗、李慧詩、余翠怡、吳安儀、何健欣、黃鎮廷(圖片來源:香港傑出運動員2017網頁)

由此可見,若本地飛鏢組織無法加入港協暨奧委會,不但得不到政府恆常的財政支援,就連參選傑出運動員的門檻也無法達到。無名亦無利,如何吸引社會關注、改變公眾觀感和加強參與度,繼而壯大鏢壇實力及話語權,逐步將亞運夢、奧運夢成真?

香港飛鏢聯合總會會長胡曉明(左一)、副會長霍啟剛(右二)(圖片來源:香港飛鏢聯合總會Facebook專頁)

筆者留意到新成立的香港飛鏢聯合總會(HKDF),其領導層頗具份量。其中,總會主席胡曉明及副會長霍啟剛,二人皆為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雖然過往從未聽聞二人有為本地鏢壇發聲,但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看來總會是想藉二人在政界和體育界的人脈,為加入港協暨奧委會一事發揮影響力。

借網絡潮語一用:「留名跟進」。

古亦

生活逼人,覓得一角,記下所思所聞。

電郵:kooyik.lifeishard@gmail.com

版權屬作者所有,普洛托斯時聞獲作者授權刊登,作者保留一切權利。

More Stories
本港首季食肆收入挫31% 創有紀錄最大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