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馬風塵】亞運背後

Published on 11-05-2021

不經不覺,「牛馬風塵」已面世三個多月,至今刊出10篇文章,謝謝曾到訪過此地的每一位讀者。時下網友大多愛追看輕鬆有趣的短文,筆者偏偏反其道而行,文章趣味欠奉、更新速度慢,還愈寫愈長,慶幸還能得到一小撮鏢友注意。

本欄仍處於起步階段,筆者還在摸著石頭過河,思考着它的發展方向,期待讀者們提供意見。來到第11篇,就由四年一度的亞運會開始說起吧。

第18屆亞運會在印尼雅加達舉行,共有45個國家及地區參賽。(圖片來源:Asian Games 2018 Jakarta Palembang)

今屆亞運會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舉行,香港派出歷來最多580名運動員、共800人的代表團,參與36項賽事。港隊陣容鼎盛,卻幾乎得不到任何一家本地電視台重視,願意購入亞運會播映權。

港人對亞運會的關注度,向來較奧運會、世界盃等其他大型體育盛事為低;加上近年轉播大型賽事的成本愈來愈高(有報章曾引述消息指,今屆亞運會的轉播費用高達數千萬元),虧本機會愈來愈大,以致一直未有本地電視台表示會轉播賽事。直到上月23日,即距離亞運會開幕不足一個月,自1998年起連續五屆直播亞運的有線電視終於出手,宣布取得今屆亞運播映權。特區政府聲稱要將香港打造成「國際體育盛事之都」,惟今次一役,差點淪為國際笑話。

7月29日,港協暨奧委會於沙田新城市廣場舉行亞運香港代表團授旗典禮。(圖片來源:民政事務局Facebook專頁)

有線作為一家商營電視台,總不能虧待自己的客戶,因此絕大部分的直播賽事,有線還是安排於其收費頻道播放;旗下免費頻道奇妙電視,則以製作節目回顧每日賽事精華為主,間中安排個別賽事直播,例如男子足球及單車項目。換言之,大部分香港市民始終難以透過電視直播接收到亞運的第一手資訊。

今次政府為人詬病的地方,在於它以不介入商業運作為由,不入標競投亞運播映權,卻沒有考慮到現時本地電視台已對競投大型體育賽事轉播權失去興趣。有報道指,政府不敢出手,主要有兩點關注。一:擔心一旦介入事件,將開壞先例,將來市民若要求收看NBA、英超等受歡迎賽事,政府是否又要掏荷包滿足需求。二:假設由政府出資購入播映權,再分發訊號予其他電視台,雖然可避免電視台因高昂轉播權費用而拒絕製作相關節目,卻會令人質疑政府乃利用公帑「明益」商業機構。

(圖片來源:普洛托斯時聞)

要避免開壞先例,政府至少需要做到兩點。一:出師有名 — 將購買播映權的目的定性為推廣本地體育發展及支持香港運動員,而非單純為了滿足大眾需求。這樣,像NBA和英超這些沒有香港代表隊參與的體育賽事,自然就不屬政府的考慮名單之內。二:有規有矩 — 購買播映權涉及公帑,需要經立法會審批,政府可參考目前賑災基金的運作模式,即定時向立法會申請注資,由議會決定是否「開綠燈」,並由諮詢委員會研究如何運用有關款項。

至於要避免與商業機構出現利益衝突,其實政府大可考慮購入轉播權之後,由自己一手包辦節目製作。作為政府部門兼本港唯一公營廣播機構的香港電台,共有三條數碼電視頻道 — 31台的節目最多元化,包括港台製作的各類節目、外購節目、以及港台於上世紀製作的經典節目等;32台主要播放本地即時新聞、國際時事及體育新聞片段、本地體育賽事,以及直播立法會會議及重要記者會等;33台則轉播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CCTV-1)。

香港電台電視大廈(圖片來源:創意香港電影服務統籌科)

港台有頻道、有人手、有製作節目經驗,亦有合適時機。亞運會舉辦期間,正值立法會暑假休會,因此32台現時大部分時段都在重播一些記者會或「漫。電視」(即港台電視版的「魚樂無窮」)。與其不斷播放乏人問津的節目,何不暫時將頻道打造成「亞運台」?

事實上,港台亦有為亞運會製作節目,例如體育雜誌式節目《十項全能》,報導亞運戰況及比賽場館內外最新動態,但由於版權所限,只能運用資料片段配以主持口述介紹,交代香港運動員的表現。比賽片段欠奉,對觀眾而言始終是隔靴搔癢。

港台節目《十項全能》。(網上截圖)

個別政府部門亦有利用網上平台介紹香港運動員的動態。民政事務局及政府新聞網的Facebook專頁均有定時發帖及上載照片,交代港隊在亞運會的表現。政府新聞網另於本月初及本月中發布短片,介紹香港男子手球隊和女子沙灘排球對備戰亞運的情況,截止本月29日,兩條影片共錄得逾3.7萬次瀏覽,是該網近期最受歡迎的帖文之一,證明不少市民還是會關注港隊。

從政府在亞運播映權一事的取態和反應可見,它還是傾向以商業角度和經濟效益看待體育發展。當政府呼籲市民齊撐港隊時,卻不肯改變思維,在推廣體育和支持本地運動員方面多走一步,如何有效引起市民關注?還是間接鼓勵市民成為有線訂戶,或透過翻牆一睹運動員風采?

香港女子泳隊在亞運4X100米混合泳接力賽決賽戲劇性奪得銀牌。成員左起:楊珍美、歐鎧淳、陳健樂和鄭莉梅。(圖片來源:民政事務局Facebook專頁)

說到翻牆,相信不少球迷都曾經「以自己方式」觀賞過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CCTV-5)。作為官媒,CCTV在支持自己人方面可謂完勝香港政府,經常直播運動員衝擊獎牌,這次亞運會亦不例外。筆者記得上月中與北京舉行的上海飛鏢大師賽,八名參賽者中包括曾經代表中國出戰PDC世界盃的宗笑塵(見:PDC飛鏢世界盃)。首圈賽事當晚,CCTV-5就有播放宗笑塵與冠軍得主Michael Smith的對戰,最終宗笑塵以0–6落敗,該台隨即改為直播一場有中國選手參賽的網球賽。

從欣賞飛鏢賽事的角度看,CCTV的安排固然十分掃興,卻顯示它對國家運動員的重視。要是香港能夠做到CCTV的十分之一,對運動員而言相信已是很大的鼓舞。

政府高官回應外界質疑,耗資千億元的廣深港高鐵項目會虧本時,尚且懂得提及項目有不可量度(intangible)的效益,為何在推動體育發展方面卻沒有如此思維?運動員在大型體育賽事中的表現,有助凝聚人心,同時彰顯所代表的國家或地區的軟實力,這些效益何嘗不是intangible?

最後想分享一下最近一次比賽時的見聞。筆者參加了由香港飛鏢會舉辦的聯賽,每場比賽都要先進行六場單人賽,中場休息後再進行三場雙人賽。由於比賽時間頗長,愈後開打的賽事,台下人丁愈單薄。其中一場比賽,某位隊員於最後一場單人賽上陣。比賽途中,他忽然轉身對台下的筆者苦笑道:「你睇吓,個個都走晒。」原來其他隊友有的去了熱身,有的到了別處「吞雲吐霧」,只有筆者坐着支持。

一個小小聯賽的參與者,都渴望有人默默支持自己,何況是離鄉背井、代表香港征戰的運動員?發展體育,不只是靠錢,更重要的是改變社會觀念與培養氛圍。

古亦

生活逼人,覓得一角,記下所思所聞。

電郵:kooyik.lifeishard@gmail.com

版權屬作者所有,普洛托斯時聞獲作者授權刊登,作者保留一切權利。

More Stories
【戰報】PDC世錦賽第12日:Fallon Sherrock神奇之旅告終 32強不敵Chris Dobey